百千萬工程|技術賦能,包“振”肇村(第二期)
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包“振”肇村-數字技術賦能肇慶農文旅創新融合-“百千萬工程”突擊隊于2024年7月14日抵達肇慶市硯洲島進行拍攝。
我們搭乘輪渡來到了位于鼎湖山東面西江上的硯洲島,映入眼簾的是古樸的村落、翠綠的田野和波光粼粼的江面。這裡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,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。
硯洲島位于鼎湖山的東面約6千米的西江上,屬于西江攜帶泥沙堆積而成的江心島洲,是一個集休閑度假、禮佛祈福、文化創意、田園觀光、居住養生、農耕體驗為一體,具有文化旅遊綜合服務功能的大型度假勝地。
漫步在硯洲古村的街頭巷尾,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古建築、青石闆路和一大片稻田。通過了解,我們知道了硯洲島的墾造水田項目,它巧妙融入當地的村落文化、人文曆史文化等,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"稻海桑田"鄉村美景。
沿着鄉村小路一路向北,我們來到了包公樓。走進牌坊,大家可以看到牌坊上有孝肅二字,孝肅為宋仁宗賜予包公的谥号,牌坊正門之上“孝肅”二字,為肇慶籍著名書法家盧有生所書,在牌坊兩面繪有宣揚中國孝文化的八幅彩畫,穿過牌樓門洞,聚寶塔,南北廂廊,浩然亭,包公殿等建築依次坐落,一覽無餘。
相傳包拯離開端州的那天,當船行至西江羚羊峽時,忽然狂風大作,烏雲滿天,波浪翻滾,船隻不能前行。包公大驚,立即命随從仔細搜查船艙,看是否有非分之物。随從知道包拯的脾氣,趕忙拿出一塊用黃布包着的東西,戰戰兢兢地雙手送到包拯的面前,說是父老鄉親臨别贈送以表心意的。包拯打開一看,原來是一方雕刻精緻的端溪名硯,于是二話沒說便把它扔進洶湧澎湃的西江。說也驚奇,江面立即風平浪靜,陽光普照。端硯被抛入江中随水漂流。到了廣利對面,沉下江底。那塊包端矶的黃布紗,流遠一點,也相繼沉下。沒隔多久,江中出現兩個小島,故取名為“硯洲”和"黃布沙”。
肇慶硯洲島的包公樓,作為一處曆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,不僅體現了包拯公正無私、清廉勤政的精神,還承載着硯洲島乃至肇慶地區深厚的包公文化特色。
遊覽硯洲古村,感受古老的文化氛圍,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對包公精神的深刻體驗,也是一次對當地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全面感受。在這裡,大家可以感受到包公清廉正直、為民請命的精神力量,也可以領略到硯洲島獨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風光。